朝元歌(箫与提琴)
点击量:

昆曲曲牌

箫:田龙 提琴:何琳

《朝元歌》是《玉簪记·琴挑》中最为华彩的乐章,声情婉约凄清,尤其适用于有情人诉说衷肠、互通心曲的艺术情境。三拍以上的长音要使用橄榄腔,音的头腹尾层次要分明,让音乐更有层次感。本曲音域的在中低音区,气息要满且稳,表达委婉深情,同时速度不宜过快。

(乐谱见田龙编著《音之旅·新编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启蒙——箫基础演奏练习》第199页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

 

当当网购买地址:https://product.dangdang.com/29694623.html

 

田龙,箫演奏家、《新编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箫考级教程》副主编;国标委第二届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昭华民族音乐、箫园主编。箫演奏先后师从韩荣训、韩铁维、张森清、王建平等笛箫演奏家;致力于中国箫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创作、改编、移植、委约多首箫乐作品,录制发行《清明上河图》《古镇书香》《草》《胡笳》《逸》《月下箫声》《终南意象》《雪净胡天》《凤求凰》《懒画眉》《牡丹亭序曲》《侯方域梦游莫愁湖》《巫山离思》《忆江梅随想》等百余首箫练习曲、独奏作品;编著《音之旅——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启蒙·箫基础演奏练习》。

何琳,二胡演奏家,北京王建平昆曲工作室 中国提琴演奏员。中国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青少年艺术教育委员会非遗、昆曲、笛箫项目办公室秘书长。中国器乐发展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乐器学会笛箫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民建北京市文化委委员,“东方韵艺术教育”“文创艺园”创始人。

 

相关音频:

《皂罗袍》箫与提琴

《懒画眉》箫与提琴

《朝元歌》箫与提琴

 

 

箫与提琴相关的文献:

提琴是中国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拉弦乐器。相传在明代嘉靖(1522~1566)、隆庆(1567~1572)年间,魏良辅开始用来伴奏昆山腔戏曲。构造似板胡,但比板胡略大。琴筒竹制,前口蒙薄桐木板,后口镂音窗,张丝弦两根。音色较柔和。

庚辰本《石头记》第五十四回:贾母说:“叫芳官唱一出《寻梦》,只提琴至管箫合,笙笛一概不用”;提琴者,非现代西洋乐器之小提琴,而是我国的一种拉弦乐器。

清代姚燮《今乐考证》载:“《词话》:‘提琴起于明神庙间……,其制用花梨为杆,饰以象齿,而龙其首,有两弦从龙口而出,腹缀以蛇皮,加以三弦,然而较小。其外则别有鬃弦绊曲木,有似张弓。众昧其名,太仓乐师杨仲修能识古乐器,一见曰“此提琴也”。然按之少音,于是易木以竹,易蛇皮以匏,而音生焉。时昆山魏良辅善为新声,赏之甚,遂携之入洞庭,奏一月不辍,而提琴以传。’……杨仲修见周藩乐器,因创为提琴,哀弦促柱,佐以箫管,曼声和歌,缠绵凄楚,如诉如泣,听之使人神情不能自己。”

明代宋直方《锁闻录》载:“其后,有杨六者,创为新乐器,名提琴,仅两弦,取生丝张小弓,贯两弦中,相轧为声,与三弦相高下。提琴既出,而三弦之声益柔曼婉畅,为江南名乐矣。”提琴乐器在明代已经产生。

《金瓶梅诃话》第三十六回插图,记海盐腔艺人演出场景,在伴奏乐器中,即有拉提琴者,形状若今之高杆板胡。“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惟“昆山腔”止行于吴中。”约在明晚时提琴已用于地方戏曲伴奏。

清代李渔在其《闲情偶寄》第三卷,声容部习技之丝竹篇中,对提琴的声音、伴奏作用记述颇详:“丝者,自蕉桐而外,女子宜学者又有琵琶、弦索、提琴之三种,……提琴较之弦索,形愈小而声愈清,度清曲者必不可少。提琴之音,即绝少美人之音也,春容柔媚,婉转断续,无一不屑。即使清曲不度,止令善歌二人。一吹洞箫,一拽提琴,暗谱悠扬之曲,使隔花间柳者听之,俨然一绝代佳人,不觉动怜香惜玉之思也。丝音之最易学者,莫过于提琴,事半功倍,悦耳娱神。”从中看到,在昆曲的清唱中,有用提琴这一弓弦乐器伴唱,包曲裹调,音甚优美,“俨然一绝代佳人,不觉动怜香惜玉之思也”。

在刘东升所写的《传统戏曲乐队中的弓弦乐器》一文中,也有几段关于提琴的描述:“明末清初人写的小说《祷杌闲评》第七回中写道:‘进忠走来问一娘是什班名,一娘道:是小苏班。……看看交冬天气,冷得早衣食无措,重整归业,买了个提琴,沿街卖唱。……一娘奉过店家酒,拿起提琴来,唱一套北曲,人人啧啧称羡……见他欢喜,又取提琴来唱了一套王西楼所做《闹元宵》。’”由此可证,用提琴伴奏昆曲是有先例的。

现故宫博物馆院藏提琴一把形似蒙古族的拉弦四胡乐器。“清长88.3cm,琴筒长10.7cm,宽11.5cm,用于宫廷番部合奏乐。八方型匏器做琴筒,是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工艺制品”。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藏一提琴,形似当今之中音板胡。“清长98.8cm,琴筒面经8.3cm,原为杨大均教授所藏。明代出现的拉弦乐器,用于伴奏昆山腔戏曲,近代仍用于昆曲清唱。现已繁衍成一系列板胡类乐器,在众多梆子腔戏曲乐队中,居领衔地位,也用于民族乐队”。

提琴音色,正如李渔所言:“即绝少美人之音也。”,表现力极为丰富,其音高低婉柔,细润百转与浑厚低沉之箫,苍凉悲壮之管合之,真可谓配合默契以收阴阳刚柔,意境深邃,千娇百美,遐想联翩;急可为流水激于山泉,缓可如行云飘乎天外,令闻着叹为观止,真乃余音绕梁也。

提琴与管箫音色如何?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称提琴之音乃美人之音,“即使清曲不度,止令善歌二人,一吹洞箫,一拽提琴,暗谱悠扬之曲,使隔花间柳者听之,俨然一绝代佳人,不觉动怜香惜玉之思也”。提琴的声音十分美妙,所以李渔说“提琴之音,即绝少美人之音也”,意思是提琴的声音就像年纪很轻的美人的声音。提琴的声音,“舂容柔媚,婉转断续,无一不肖”。提琴之美,即便不用来伴奏清曲,只是与洞箫合奏,“暗谱悠扬之曲”,也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位绝代佳人,“不觉动怜香惜玉之思也”。李渔对提琴独有偏爱,因“丝音之最易学者,莫过于提琴,事半功倍,悦耳娱神”,提琴易学,而且十分悦耳。

早在魏良辅时期,洞箫就为昆腔伴奏。《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贾珍与家人赏月,“命佩凤吹箫,文花唱曲,喉清嗓嫩,真令人魄醉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