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箫声
点击量:

作曲:吴孔团 艺术指导:陈强岑

南音洞箫:田龙 古筝:刘倩倩 吟唱:蔡清雅

录音:陈特超 泉州南音乐团录音棚

《月下箫声》由老一辈南箫演奏家吴孔团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南音为素材创作而成的南音洞箫独奏作品,曾获全国文艺调演三等奖。乐曲旋律优美动听,表达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月下箫声,勾起彼岸知音和鸣,此起彼应,甚然亲切,激情万干。宛若语切切,思漫漫,悄悄倾诉,箫声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演奏本曲需要多听南音风格乐曲,了解学习南音的做韵与润腔方法,比如引音(即前缀音,主音前加的上方大、小二度音)、塞音(即垫音,主音前加的下方大二度或小三度音)和过渡音(多用于下行旋律,如7-5中间加入6过渡,6-3中间加#4过渡,过渡音占据前一个主音的时值)等,结合南音洞箫常用的循环换气、臂颤音、双指颤音、敲音等技巧,同时本曲的后半段增加了快速双吐和三吐的段落,增加了演奏难度。

(乐谱见田龙编著《音之旅·新编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启蒙——箫基础演奏练习》第222页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

 

更多练习曲请参考由田龙编著的《音之旅——新编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启蒙——箫基础演奏练习》

当当网购买地址:https://product.dangdang.com/29694623.html

京东购买网址:https://item.jd.com/14398822.html

天猫购买网址: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abbucket=6&id=771885214649&ns=1&spm=a21n57.1.item.4.76ae523cXt83uR

购买作者签名版请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

 

左起:刘倩倩、陈特超、陈强岑、田龙、蔡清雅

(曾庆提拍摄)

- - - - - - - - - -

清明忆父亲吴孔团

吴孔团的女儿:吴卡娜

202043

在清明之际,回想起父亲吴孔团在世的点点滴滴,思念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父亲吴孔团1936年正月初一出生於泉州南安水头一个贫农家,他的出生给这个贫困的家平添了几许喜庆,老人们都说正月初一出生是来游玩世界的,从此开始了父亲艰辛与精彩的一生。

父亲吴孔团对音乐特别喜爱,从小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南音馆,他向老前辈们学习洞箫、二胡、三弦以及所有的南音乐器。儿时的闽南小石屋时常传出洞箫如泣如诉优雅的旋律。在一个不知名的夜晚,一位外乡人寻着箫声来到小石屋前,驻足倾听,直到敲门见到一个年轻小伙,深感惊讶。陌生人告诉小伙子,要更好的学习音乐,只有参军到部队文工团。此后父亲就一心想着参军走上正规的艺术之路。十八岁父亲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地在平潭岛是通讯兵。没能如愿选上文艺兵,但他念念不忘音乐,在一次全军文艺汇演中以一曲《二泉映月》荣获二胡独奏一等奖。复员后,毅然来到泉州参与创建侨乡歌舞团,后被收至福建省歌舞团。1966年文革开始,我父亲被打成反革命,由于母亲有海外关系,以叛党叛国、里通外敌莫须有的罪名,被流放到闽西北,关在牛棚三年。1969年干部下放,父亲带着妻儿回到了家乡水头,被分配到曾山岭头,我们一家在那山里似乎终年见不到阳光,记忆中桌子、椅子都发霉了。那段日子,父亲没有被生活压倒,和母亲一起组建宣传队,父亲作词作曲,母亲编舞排练,演出服都是用手工缝制的。把乡村不识字的大姑娘、小媳妇教的个个能唱会跳。在水头乡村汇演中多次获得好评。题材多样,歌颂党和毛主席,反对包办婚姻、促生产等。一年后调到水头公社,父亲在水头大队排练了样板戏《红灯记》在艰苦的生活中创作了大量的围海堤、修水利等群众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歌曲。

1970年后,省歌舞团多次通知水头公社要我父亲回到福州原单位无果。由于我的外公王宣化从中侨委离休回水头养老,与我们一家住在一起生活,至1978年省歌舞团派人来水头公社要人,还是以借调的方式把父亲要回省歌舞团。到了省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参加慰问越南自卫反击战归来的解放军战士。后随团访问日本长崎,洞箫独奏上了日本头条画报。父亲对洞箫情有独钟,对艺术精益求精,在他有限的艺术生涯中,有位得意门生陈强岑,父亲创作并演奏的《月下箫声》荣获全国调演三等奖,如今父亲的学生陈强岑把《月下箫声》很好的传承下去。198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频道采访了父親,生活和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在北京父親邂逅了儿时寻声听箫的陌生人,他就是中央乐团团长王铁锤。

1984年父亲去香港与母亲团聚,父亲的洞箫作品及演奏技能、风格在香港得到民乐届的广泛认同,业界灌制了父亲的《燕归》《月下箫声》《渔歌》等洞箫独奏曲。

1996年父亲从香港回到水头,直到2008年去世,这期间是父亲最快乐的时光,他每天在家以箫会友,家中经常聚集许多南音爱好者,父亲也时常随身带着洞箫向晋江安海、青阳、泉州等地的南音师傅学习。

作为我父亲吴孔团的女儿,虽然没能继承父亲的传承,但看到泉州的艺术家们对父亲所创作的《月下箫声》的钟爱,深感欣慰,感谢泉州艺术家!

- - - - - - - - - - - -

 

文章链接:《一世南箫情——记著名南箫艺术家陈强岑先生》

陈强岑(别名:阿四),泉州人,著名箫笛演奏家、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原福建省歌舞剧院笛箫首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福建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南箫专业委员会会长。现受聘于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民乐艺术终身贡献荣誉称号”获得者。
陈强岑先生早年师承北派竹笛大师冯子存和南派竹笛大师赵松庭先生。后得到唐德耀、吴孔团、施信义老师和泉州南音界老前辈在传统南箫演奏方面的真传,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融南北各流派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同时又是民族乐器的改革发明家。其乐器改革成就卓越,具体如下:
1.1986年改革的“加键尺八南箫”荣获该年度文化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2.1998年改革的“加键高、中、低系列南箫”荣获该年度文化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同时荣获1998年福建省文化科技成果一等奖。
3.1993年8月研制的加键南箫获国家专利。
4.2015年1月研制的《一种低音弯管箫》获国家专利。
5.2015年2月研制的《一种南音童箫》获国家专利。
6.2019年2月研制的《低音弯管加键南箫》获国家发明专利。

陈强岑先生对民族器乐的发展特别是南音洞箫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2019年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委员会授予“中国民族乐器十大改革家”称号。此外他还曾多次代表国家艺术团、中国音乐家代表团等出访欧美、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灌制了多种形式的个人独奏专集,出版个人专著《中国南箫》,编著《南箫教学讲义》,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箫考级教程》副主编。

田龙,箫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箫埙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新编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箫考级教程》副主编;国标委第二届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昭华民族音乐、箫园主编。箫演奏先后师从韩荣训、韩铁维、张森清、王建平等笛箫演奏家;致力于中国箫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创作、改编、移植、委约多首箫乐作品,录制发行《清明上河图》《古镇书香》《草》《胡笳》《逸》《月下箫声》《终南意象》《雪净胡天》《凤求凰》《懒画眉》《牡丹亭序曲》《侯方域梦游莫愁湖》《巫山离思》《忆江梅随想》等百余首箫练习曲、独奏作品;编著《音之旅——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启蒙·箫基础演奏练习》。

刘倩倩,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理事。本硕毕业于泉州师范学院,师从吴雅蓉副教授。2019年获“刺桐中学杯”古筝专业大赛,获青年B组“特等奖”、重奏组“特等奖”;2018年获福建省第二届“盛世华筝”大赛,获青年组金奖;2018年获第二届“盛世华筝”国际古筝音乐节,获:“英才杯”原创作品重奏组金奖 、“臻音杯”青年专业B组金奖 、“臻音杯”专业重奏组金奖;2018年获福建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获二等奖;2017年获“邮储银行杯”古筝专业大赛,分别荣获:“青年B组一等奖”、“青年传统组一等奖”、“专业合奏组一等奖”、“专业重奏组一等奖”;2017年获泉州师范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蔡清雅,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会员,本硕毕业于泉州师范学院,师从陈恩慧教授。在读期间,学业成绩优秀,获2021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多次获研究生专业一等奖学金;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级立项。撰写论文《泉州市培元中学南音特色办学研究》发表于《中国音乐教育》。曾多次代表学院参加海内外南音交流活动。参加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百鸟归巢》;参加2022年央视网络春晚节目《我的家乡最闪耀》;参加2021年浙江卫视《万里走单骑》节目录制;2019年随导师赴中国音乐学院附中进行南音传习活动;参加福建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节获器乐专业组一等奖;参加福建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艺术实践工作坊荣获一等奖;作为主演参加第二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大赛获非专业组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