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群杰:玉屏箫笛雕刻技艺
薛群杰 2024-05-03 10:55:46 点击量:

玉屏箫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时期便是宫廷贡品。县政协为深入挖掘玉屏箫笛的历史文化,组织人员精心编撰了《平箫玉笛慰乡愁》文史专辑。

 

玉屏箫笛雕刻技艺

薛群杰

  玉屏箫笛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以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而著称。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箫笛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6年,其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长期在玉屏箫笛厂从事雕刻,参与许多雕刻技术、艺术尝试及创新,为提升玉屏箫笛的雕刻技艺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龙凤造型及雕刻技艺

  各时期,雕刻龙体各异。民国时期雕刻龙体时,因受单刀的局限,设计时只能把龙体形态简单描绘成形。线条复杂的图案,单刀根本无法施展。这是前人在雕刻图案时的一件憾事。

  1958年,我厂进行雕刻工具改革后,运用双刀(也称槽刀)雕刻龙体线条流畅,粗细效果极佳。雕刻手法运用了中国画白描技法为基础,龙体造型吸取中国古建筑楼廊、古刹、寺院之龙纹图案加以完善而设计,参考竹雕、木刻、石刻的艺术素材,刻画出具有民间特色文化的翔龙图案。

  雕刻龙纹图案时一定要用刀严谨,抑阳顿挫巧用刀力。龙背似鱼脊,刻龙鳞时用刀轻而均,随着龙身粗细变化,龙鳞也随之大小变形,用刀力度也随之变化。刻龙应按竹材粗细而定,“龙头凤尾”是要诀,意思就是雕龙技术精髓在龙的头部,凤的技术精髓在尾部。可见雕刻龙头最为关键,刻龙时一定要把龙头刻出威武凶猛、口似血盆、掌爪有力、四肢雄健。刻龙点睛,龙之双眼要有神、有气势,刻好是活龙、猛龙、翔龙,刻差则是一条病龙、困龙、死龙,这样就要求刻工要有熟练技艺。

雕刻工艺师薛群杰

  所谓“龙从云出”,就是要有龙身盘旋入云彩之中,若隐虚实,云彩线条用刀时应轻而细。用30°角双刀,按照中国画白描技法用单勾、双勾、细勾、卷云技法刻出龙隐藏入云海之中。行内人都说,能把龙雕刻得栩栩如生的匠人,必定是大师。

  凤是美丽吉祥的象征,羽毛丰满,多姿绚丽。雕刻凤时,工艺师要用心神去领悟神鸟亭亭玉立、婀娜优美姿态。冠首美丽迷人,尾羽修长为三,意思是凤尾实为三根。凤冠重要,凤眼美丽能语。常言道,美女之所以美,只因她有一双迷人的丹凤眼。可见雕刻凤眼时,工艺师一定要谨细挥刀,要把凤眼刻得细长,内眼角向下,内眼角尖细,眼尾要上扬。雕刻凤之羽尾应细而长,要刻出随凤飘逸、轻盈、柔美的形态。双翅雄而有力,完美的体姿回旋入云彩之中,彰显出她作为众鸟之王的威仪、美丽。

山水构图及雕刻技艺

  山水构图,首先要按诗的内容,选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去设计。一件优美成功的山水佳作,近、中、远布局非常重要。运用中国画各种皴法巧施刻刀,要领悟怎样用刀、使刀。若设计山水有奇峰峭石、峰峦岗阜,怎样去按中国画“斧劈皴”技法去雕刻?在雕刻时若是险峻坚硬石块,刀具应60°角,用刀稍侧,力度稍重,这才能刻出石的坚硬质感。

  构图若是土坡山峦,雕刻时需用中国画“披麻皴”技法去雕刻,线条要随着山峦变化而用力。刀具用40°角,刻出有土壤、山体的质感。不管什么的山体质感,刻好轮廓后一定要加以渲染,即在刻好轮廓夹缝中用刀点苔,用胡椒点在轮廓处点刻。这种做法能使雕刻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完整,就如文章修改、修饰、打磨。

  庵庙、寺院是山水构图的必有元素之一,它是起了点缀作用,有山必有庵。然而刻寺院、庵庙时画幅不宜大,地位安排不能明显突出。

  刻山必刻水,山水相连为一体。群山是静物,水则是流动的生命,如唐代诗人李白佳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30°角双刀,就要营造飞水在流动,瀑布在飞溅,雕刻飞瀑时,线条不能间断,刀法要细而轻,一气呵成。

  平镜湖面之水,用横刀细刻,线条横而直,不能上下倾斜。流动波纹之水用起伏线条细刻。若水旁有石山,石块一定要用中国画“折带皴”技法去雕刻,把沉积岩的横块刻出,刻时不要转折、转弯角度不能太大。

  要想刻好一件优美山水作品,一定要注意关键三点:一是构图离不开“平远式”,巧使刻刀,刻出开阔意境的效果;二是“高远式”构图,要刻出表现峰高山耸,壁立千仞之美感;三是“深远式”构图,要刻出表现曲径通幽的感觉。

  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件优美的雕刻,“三远”布局非常重要,要到大自然中去领悟、感受、体验、沉浸、观察,才能搜集到大自然给予的灵感,创作一件生动的山水雕刻,身、心、神融合才能创作满意的作品。

树木花卉构图及雕刻技艺

  山水画中,树木非常重要。所谓“树是山之衣”就是这个道理。树木可以表达四季的变化,树姿还可以表现风姿雨意,没有绿草树木覆盖,就失去了青山绿水之美,也失去了山水的生命。山水画中,树木种类很多,一般以松柏、杂树、柳树而作画,雕刻树木按中国画“构勤法”刻出树的神态。

  雕刻松树,首先刻好松树姿态,树皮鳞状,先刻树干,再刻树枝。树枝多横下垂,松针成“品”字形。有组合松针、多重组合松针,刻松针时采用由外向中心聚合,刻成扇形。刻时用刀细而均,要雕刻出劲松的高洁姿态。

  雕刻杂树,设计布局有两株、三株为组,树枝有鹿角、蟹爪两种刻法。刻时用中国画勾勒画法,用中锋正刀雕刻。先刻树干,然后再刻树枝。两株一组时布局应一高一矮,树叶刻小混点、介字点。这样刻出的效果,使人看了才感觉是两株不同的树种,若刻三株一组,另一株可刻胡椒点,要刻出树木春意盎然,枝繁叶茂的活力。

  雕刻柳树,柳树有四季变化,刻树难刻柳。春柳婀娜多姿,在春光里舒展出绿嫩芽,在微微春风中轻柔拂动;夏柳叶茂密,叶密下垂,柳叶由嫩绿转为深绿,在微风中,像一位少女摆动着绿色连衣裙焕发出勃勃生机;秋柳树皮粗糙,树干棕褐色,枝条一顺下垂,枝条稍硬,秋叶飘零;冬柳光秃秃,枯枝断落,一层层雪花覆盖,犹如“零落衰条傍晓江,正是霜风飘断处”的意境。

  雕刻翠竹,千百年来,竹子高风亮节,刚正不阿。竹子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千磨万砺的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刻竹先刻干,竹有节,刻竹节时应由下往上刻出竹干的轮廓,线条下粗上细。再刻竹枝,枝细而叉生。刻竹有风竹、雨竹。刻风竹时竹叶向同一方倾斜随风在摇摆,刻雨竹时竹叶都往下垂。竹叶刻成“个”字形、“人”字形,从内往外雕刻,竹到高处竹叶刻成下垂之状。

 

  雕刻梅花,刻梅先刻干,再刻梅枝,枝干在梅花构图中占有重要位置。刻枝干讲究用刀力度抑阳、顿挫、转折。先刻花瓣,再刻花蕊。花瓣圆形,要刻出不同姿态,花瓣注意近大远小。梅枝穿插入梅花丛中。梅枝也可从上往下构图,梅枝应成“之”字形。刻梅贵瘦不宜肥。

  雕刻兰花,兰花贵为君子,刻兰时应按中国画白描构图。刻叶应一刀长,二刀短,三刀穿凤眼。雕刻三刀为一组,两叶之间不可平行,多片叶片不可相互交叉成“井”字形或“网”字形。用刀一定正确把握。兰瓣形状有六,先勾勒花瓣,再点花蕊。

  雕刻菊花,菊花自然形态丰富,导致刻法也很复杂,菊花布局首先要考虑菊花的姿态,先刻花,再刻叶。刻枝时应按是否有添加其他内容而定,如木兰、山石、昆虫。菊花优美多姿,素雅坚贞、情操高洁。雕刻菊花时一定要把菊花的傲骨刻出,展现出孤傲的性格。

雕刻仕女的重点及技艺

  白描描绘仕女图案,不同的画面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技法,有不同的特点。雕刻时要注意不同的人体形状和正侧两面人物的变化,最关键的是仕女的五官描绘。

  眼睛,刻眼睛一般从内眼角至外眼角收刀,眼珠用刀刻出轮廓,刻眼睫毛要注意生长方向和疏密。

  眉毛,眉毛的形态因人而异,勾勒眉毛要虚入虚出,顺着眉毛长势勾勒出,一定要落在眉弓上。

  鼻子,有各种形状,有正侧变化,侧面鼻弓、鼻头、鼻翼的微妙变化。

  嘴唇,樱桃小口最为动人,雕刻时,口缝线较实,上下唇线较虚,嘴角实,中间虚。

  耳朵,分耳轮、耳屏,传统耳朵比较程式化,侧耳、斜耳较为好看。

  刻人难刻手,仕女纤纤玉指被称为第二张脸。手的动作是有表情的,要注意手指的变化。

  发式和发型,用刀去勾勒,线条圆润,要充分表现发的质感、体感、量感。

  衣纹形体要优美、优雅、端庄。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分和穿着讲究,仕女中的女性服饰,表现素养与身份地位。历代仕女服饰雍容华贵,楚楚动人,新颖别致。有一配饰像披肩的飘带,穿进挽手双臂,是由轻薄的面料制成,并在面料上绣有图案纹样。古仕女服饰典雅、飘逸,有着独特的风采。

书法的要诀及雕刻技艺

  楷书有欧体、颜体、柳体、赵体。草书有狂草、大草、小草。隶书产生于秦末汉初,主要用手抄写公文、书写于碑刻。篆书则是甲骨、钟鼎文、石鼓及小篆的总称。

  刻楷书横平竖直,刻竖用刀由下往上雕刻。正方棱角分明,无顿笔的字体,雕刻时要刻出点、横、竖、撇、捺、勾、挑、折。

  刻草书时,多看各名家字帖,用刀时露起露收,要刻出气势相连,直中有曲,轻重变化,方圆宜折、中则并用。

  刻隶书横长竖短,形态平扁。逆锋起刀,回锋收刀,要求上面宽的部分覆盖下面窄的部分,重心不偏不倚,长横要丰满壮实。

  刻篆书字体为垂角长方形,用刀横平竖直,粗细基本一致,刻时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首尾浑圆而藏锋不露,横平竖直,不能斜曲。双刀雕刻篆书效果很好。

  隶书、篆书可刻于箫笛上端的大字头与凸形字牌,两者均是很理想的字体。行书、草书刻诗词最佳。雕刻工艺师挥刀似笔,刀势劲健,流转腾挪、魅力狂放,气势磅礴。

  玉屏箫笛不愧为中华民族瑰宝,不管是封建社会时期,民国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得到上层社会和下层民间的高度认可、青睐,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均高度关注、大力扶持,其雕刻艺术更得益于那些能工巧匠们用一生聪明才智坚守,才使得这朵民族瑰宝绽放出耀眼的光辉。

(作者系贵州省雕刻工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