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袁瑗老师是四川成都清崆律琴箫社的社长,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竹笛专业,四川音乐学院竹笛专业,师从石磊老师,北京战友歌舞团张森清老师。自幼跟随四川省原歌舞剧院副院长马生庞老师学习洞箫。多年来袁老师致力于洞箫的教学与传承,在教学、演出和创作中都有不少建树。尤其是袁瑗创作于2018年的箫曲《流沙祭》,深受广大箫友的喜爱,为了能让箫友了解袁老师从事箫艺术的点滴感悟和背后的故事,特专访了袁瑗老师。
田龙:袁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箫园这次专访,您是如何走上传统音乐传习道路的?
袁瑗:接触到古琴跟洞箫这两种乐器,外公是一个引路人。我开始学习传统器乐以及后来走上传统器乐演奏与教学这条道路是深受外公的影响,我的外公是一位资深戏剧票友,孩提时代每天清晨都能听到外公的收音机里播放着各种戏曲,不同的戏曲里有不同的乐器伴奏,是我对乐器最初始最直观的认知。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很多老师的悉心教导,我的洞箫启蒙于马生庞老师——原四川省歌舞团副团长、竹笛演奏家。我的竹笛受教于四川音乐学院竹笛专业副教授——石磊老师。还有贵州的卫家理老师,卫老师曾任贵州省遵义市文工团管乐手,同时亦是贵州古琴的开创者。老先生除了在古琴技艺上指点我,同时也对我的洞箫演奏技法给予指导。以及北京战友文工团竹笛演奏家张森清老师,同样让我获益匪浅。感谢这几位老师在求学之路上对我的严厉要求。
有一次陪姐姐去上琴课,第一次听到洞箫的声音,当时我就被这声音深深的吸引住了。通过姐姐的老师引荐,我开始学习洞箫。我跟洞箫的缘分就是这样开始的。
田龙:近些近些年来随着爱箫者日益增多,您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传播箫艺术的?
袁瑗:箫跟古琴自古就是分不开的,在古琴音乐会中,琴箫合奏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演绎形式,而这些年我也是借助琴箫合奏的方式来展现洞箫的魅力。最近10年古琴艺术的发展得到空前进步,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云贵川地区的交流活动相对多一些,借助古琴音乐会的机缘,我也参加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演出。
袁僖(左)、袁瑗(右)琴箫合奏
2013年12月21日贵州省古琴学会成立,同时举办了古琴申遗十周年纪念中国古琴名家音乐会;2014年川派古琴学会成立同时举办了“迎新音乐会”2015年成都市政府文联举办了蓉城之春——四川青年琴家古琴音乐会”;2016成都市政府成都演艺集团策划举办了“中国成都古琴艺术会”东区音乐公园“草地音乐会。东郊记忆维乐音乐厅专场音乐会”、西华大学专场音乐会;2017年受成都演艺集团再次邀请在成都东郊记忆音乐厅举办了成都民乐迎春音乐会,2018年1月联合吴映雪老师在温州举办《琴箫合鸣万象更新》元旦音会;2018年3月受邀参演江苏常熟朱晞老师师生音乐会;2018年5月受温州博物馆邀请举办“丝竹管弦知多少”讲座。2018年9月受南非PE市政厅、南非约翰内斯堡孔子学院、南非开普敦罗德斯大学孔子学院邀请,参加中非文化交流活动,我们把古琴跟洞箫带到了南非。
每年我会定期举办两次大型的雅集活动,推广洞箫跟古琴。每次都得到很多爱好者的支持,他们都很积极,参加这些活动能够增加爱好者们学习的信心,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同样是建立了一种美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促进了我们团体的一个凝聚力量。大家都是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一切都是充满了正能量。
田龙:我知道您的双胞胎姐姐袁僖是一位古琴演奏家,并且你们还曾经合作发行过《流水观南》的琴箫专辑,对于这张专辑是如何创作的呢?
袁瑗:出版发行《流水观南》这张专辑的时候是4年前,里面大部分都是琴曲,当时主要考虑的是琴社的古琴学员在学习过程有中一个借鉴的样本,可以方便他们在学习之余进行比照练习,同时考虑到这是第一张专辑,所以收录的合奏曲目相对较少,也是本着记录我们的从业历程这一想法。
未来我跟胞姐袁僖还是打算把琴箫合奏的曲目分批次录制出来,同时也会有一些自己的原创作品。
田龙:很多箫友非常喜欢《流沙祭》这首箫独奏曲,在公布曲谱之后,更是引发了一段学吹的小浪潮,那您是如何产生灵感并创作《流沙祭》的?
袁瑗:《流沙祭》这首作品起念于2017年8月去新疆旅行的途中,疾驰的火车映着窗外一望无际的戈壁,不禁联想到古时戍边将士的苍茫悲壮以及故乡难返的伤感。行至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目之所及皆是成片的胡杨林,号称“不死之树”的胡杨又为大漠风沙平添几分苍桑,于是即兴一曲,草草记录。回到成都之后,即兴曲就被搁置一旁,直到17年12月初的某个深夜,忽闻我的授业恩师、贵州琴家卫家理先生仙逝的消息,彼时内心悲痛难忍,再多的眼泪也无法宣泄心中的哀伤。
深夜,心底郁结难耐的我到地下车库以箫声寄托哀思,续写出了乐曲的后面部分。在极度悲伤之下,才明白什么是欲哭无泪,悲痛中脑海中便浮现出那片胡杨林,“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恩师虽已驾鹤西去,但点滴恩情,铭感五内,永志不忘。老先生引商刻羽之才,为后世留下等身著作,虽已千古,但先生冰壶玉尺,一生如胡杨,坚韧挺拔,巍然挺立于天地之间,留一段传说于世间。
每个人的音乐道路都无法复制,希望以后的日子中能够尽自己的努力,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基础普及工作,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洞箫、了解洞箫、喜欢洞箫和热爱洞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