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悲悯》
作曲、制作:姜景洪
箫、埙演奏:姜景洪
《悲悯》《迷茫》这两段箫、埙乐曲是著名竹笛演奏家、作曲家姜景洪教授于2003年为国家话剧院排演的《赵氏孤儿》(田泌鑫导演版)中的配乐,作品描写了程婴舍弃骨肉,救下遗孤的心路历程和矛盾冲突,体现了一个男人的承诺、责任与担当,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悲悯》所表现的是程婴舍子救孤的场面,主人公面对承诺、责任和大义,最终做出了痛苦的抉择。箫与埙悲凉的音色在低沉的鼓点的烘托下尤显悲壮,一下子就让听者进入这个有淫乱,有破坏,有私欲,有篡夺与霸占;有信义,有侠义,有大义,有恶行,也有正途;有自己的宣泄方式,有放纵,也有理想的迷茫、挣扎、悲悯的古代社会。这个环境很悲伤,由于混乱而生出的一派悲伤……
为了创作话剧《赵氏孤儿》配乐,作曲家姜景洪先生反复研读剧本,与导演、演员多次交流,体会剧中程婴、屠岸贾、韩厥等人物的复杂纠结的人生选择,沉浸在跌宕起伏的剧情当中,用一把箫烘托起剧中人或悲悯、或迷茫或悲壮的心理历程,所呈现出来的音乐打动了演员以至万千观众!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讲述了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王国维1912年在《宋元戏曲史》一书中就将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和关汉卿的《窦娥冤》相提并论,认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18世纪这一故事曾被法国文豪伏尔泰改编成《中国孤儿》推上欧洲舞台,第一次让中国人的精神形象进入西方视野。
剧 中 人
屠岸贾:原本一介草民,随王争战,混得官爵,官高辅国将军。是社会混乱中的得意之人,得势之辈。
程婴:是一个不为官的草民,当需要他付出诚信,弘扬天道时,他亦义无反顾。
庄姬:晋王之女,美貌狂热,外人眼中的淫妇。当赵朔刺杀了她的情人时,她便诬告赵家全家谋反,致使赵家满门屠戮。
赵朔:忠良之后,最后不得已带头弑君。
公孙杵臼:70多岁的老头。曾做过辅国大臣。性情开朗,直率,看重义气。见朝野混乱,自行退休回家,但多少还对自己的一生不够满意。
程婴妻:贤惠、单纯、无辜。不想丈夫一丝善念,救助了全国通缉的孤儿,更可怕的是,如不交出孤儿,全国的幼儿都将被斩尽杀绝。不凑巧的是,自己也刚刚分娩一子。不交出孤儿,可丈夫要诚信于友。要找别人抚养孤儿,自己一家去报官,自己的儿子顶替一死,自己一家还要死不清白。
孤儿: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有一个父亲,一个义父。16岁这天听到自己的父亲不是自己的亲爹,养育自己的义父是杀他亲生父亲的仇人。看到一个极其可怕的场面,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杀父仇人的义父,杀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亲爹的父亲,双重混乱,思绪迷茫。
韩厥: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壮年将军。真性情掩盖在军人的外表之下。直到遇见程婴舍命救孤的义举,掩藏的激情方才被唤醒,率性地了结了生命。
·演奏家介绍·
姜景洪,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竹笛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电子音乐制作、音乐表演
幼年跟随陈宽宇先生学习竹笛演奏, 加入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后,师从汪传恒老师。1978年在中国戏曲学校音乐科跟随关禹洪、孔祥昌先生学习昆曲。1983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得到张维良、马宝山教授的悉心指导。现就职于中国戏曲学院。在他30多年的竹笛专业教学生涯中,所培养的学生在文化部、民族管弦乐学会以及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各项专业赛事中屡获殊荣。
作为笛子演奏家,姜景洪曾出访过德国、希腊、芬兰、日本等国家。与内地、 欧美、日本、港台等地区的顶尖音乐家有着广泛、密切的合作,不断探索、开拓竹笛演奏新的表现形式;先后录制了数十张唱片,内容涉及传统、现代、爵士、电子以及流行音乐等多种音乐风格。他演奏的笛子乐曲《雪》,曾被央视音乐频道“国乐飘香”栏目作为片头音乐滚动播出,开启了新民乐创作、演奏的先河。他多次参与诸如“08年申奥宣传片”、“中国旅游宣传片”、“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等重大文化活动的笛子录音工作。作为业内专家,曾出任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民族器乐比赛、以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比赛专家评委,参与制定了文化部、社会劳动保障部颁布的《竹笛行业标准》。
作为作曲家,姜景洪的音乐创作涉猎很广,其主要作品有:舞台剧《生死场》(获2000年度“文华奖”)《狂飙》《赵氏孤儿》《风华绝代》《北京法源寺》、《武则天》《德龄与慈禧》、实景庭院戏剧《圆圆曲》《联大往事》等;实验戏曲《还魂三叠》(作曲)(获2013年国际戏剧协会(ITI)音乐戏剧奖)《梦》等;宣传片《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形象片》《中国昆曲》(获2003年广电部“星光奖”)《郑州城市形象片》等;为《西区故事》《跟头》《生死桥》等影视剧创作配乐;舞剧《观·世·音》《响屐舞》(2018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唐·仕女·图》等;歌曲《曙色》《声律启蒙》《木瓜》等;器乐曲《梅·绽放》《凤求凰》《春日景和》等,其中《春日景和》被收录到《华乐大典·竹笛篇》;作为主创,参与了大型古典舞剧《铜雀伎》、昆曲《1699·桃花扇》、音乐剧《雪白的鸽子》《天歌王国》《电影之歌(2010版)》等音乐创作。
著有《笛子戏曲及地方风格练习》《论戏曲音乐在科技时代的探索与创新》《戏曲打击乐的数字化采样制作》《戏曲音乐伴奏新模式探索—数字音乐技术在戏曲音乐中的应用》《乐随心动、心乐无间—实验戏曲“还魂三叠”音乐创作思考》等论文和专著。
作为项目负责人、执行人,主持、参与了北京市属高校科研项目“数字音乐戏曲化教学研究-昆曲音乐创编”“戏曲音乐伴奏新模式教学研究(一、二)”“数字音乐技术在戏曲音乐中的创新应用研究(一、二)”等。